最新消息「買氣退場、稅收暴跌」:2025急凍的背後邏輯
次閱讀
2024年,房地合一稅收突破1,007億元,創歷史新高,反映上半年房市交易的火熱。然而,2025年1月稅收僅20.4億元,創近24個月來單月新低,顯示市場買氣快速降溫。2024年上半年「新青安貸」政策刺激買氣,引發房市熱潮,但下半年受央行打炒房政策影響,市場交易量明顯縮減,賣方因價差減少而影響稅收。
各地房地合一稅表現不一,台中市、新北市和高雄市稅收居前三,顯示房市交易仍有區域性差異。稅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春節假期影響工作天數、房市需求低迷以及賣方收益減少。隨著新建案交屋潮來臨,市場壓力加劇,若無政策利多刺激,價格下修將更為明顯。
在當前「量縮價微漲」的市場環境下,買方與賣方的價格期待差距較大,市場活躍度有限。建議賣方做好節稅規劃,保留成本單據以降低稅務支出,減少損失,進一步適應市場趨勢的變化。
「買氣退場、稅收暴跌」:2025急凍的背後邏輯
文章概述
房地合一稅在2024年創下新高,達到1,007億元,顯示出房市在上半年處於極度繁榮的狀態。然而,隨著2025年1月的到來,稅收卻暴跌至僅20.4億元,創下近24個月以來的最低點,這反映了房市急劇冷卻的情況。自從2024年中期,房貸政策調整與政府打房措施的出台,市場熱度迅速降溫,尤其是在2025年初的春節假期影響下,交易量和價差均顯著下降,導致房地合一稅收的劇烈波動。
根據財政部的數據,2024年房地合一稅的總額為歷年來的最高值,這主要是由於上半年房市的高成交量以及價差的擴大。但隨著下半年房市進入買方市場,成交量大幅縮減,稅收自然也大幅下降。進入2025年,房市冷卻和市場信心的減弱,令1月的稅收創下新低,這也預示著房市的冷淡態勢可能會持續,對於未來的房市與稅收影響仍需要持續觀察。
文章進一步分析了各大城市的房地合一稅收分布,台中、新北等地的稅收均大幅下降。從整體趨勢來看,房地合一稅的收取與市場交易的活躍度息息相關,當市場進入冷卻期,稅收自然呈現下降態勢。對於打算在此時進行交易的民眾,節稅規劃顯得尤為重要,保留所有可扣除的費用單據並依法申報,將是減少稅負的有效手段。
目錄
2024年房地合一稅突破千億
房地合一稅自2016年起開始徵收,主要針對房屋交易中的不動產增值稅。在2024年,房地合一稅收入突破1,000億元,創下歷年新高,顯示出當年房市的強勁表現。與此同時,2025年1月的房地合一稅收卻大幅下降,這反映出市場環境的劇烈波動,尤其是在政府與央行的政策調控下,房市開始顯示出冷卻的跡象。
2024年,房地合一稅的全年稅收達到了1,007億元,打破了歷年的紀錄。這一成績顯示出上半年房市的繁榮,尤其是「新青安貸」政策引發的全民購房熱潮,使得市場的交易量與價差大幅上升。然而,這樣的高稅收並未能持久,隨著下半年政策調整和市場信心的下降,買氣逐漸衰退。
房市買氣與房地合一稅波動
房地合一稅的收取直接受房市交易量的影響。2024年上半年,由於買賣雙方對房價的預期上升,交易活躍,導致稅收大幅增加。但隨著房市逐步冷卻,稅收自然回落。尤其是2025年1月,受春節假期及購屋意願下降影響,單月稅收急劇下滑。
2025年1月暴跌至20億
2025年1月,房地合一稅收僅為20.4億元,相較於2024年全年突破1,007億元的紀錄,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,並創下近24個月的最低水平。這一劇烈的波動並非偶然,背後包含多重市場因素的疊加影響。
- 1. 政策調控影響顯著
自2024年7月房貸問題爆發後,央行隨即推出多項打房措施,包括918打炒房政策,直接抑制了投機需求與投資客的交易意願。政策的加嚴令市場熱度迅速冷卻,特別是在2025年初的交易數據中表現尤為突出。買方市場氛圍濃厚,賣方則因價格壓縮難以成交,進一步壓低了稅收。
- 2. 春節假期縮短交易窗口
2025年1月適逢春節假期,工作天數的減少導致房地產交易活動進一步減弱。大多數買賣雙方選擇推遲交易至假期過後,市場活躍度因此降低,對單月稅收數據產生直接影響。
- 3. 房價與價差縮小
房地合一稅的稅收來源於交易中的價差,而目前的房市呈現「量縮價穩」的格局。賣方基於成本考量不願意降價,而買方則因資金成本上升選擇觀望,雙方僵持導致成交量萎縮,價差進一步收窄,直接影響稅收表現。
- 4. 六都稅收低迷情況
各地房地合一稅數據均表現疲軟,其中六都的稅收金額依高低排序分別為:台中4.8億、新北4億、高雄3億、台北2.3億、桃園2.2億、台南僅7,100萬。這表明即使在交易活躍的主要城市,房市買氣仍無法恢復,顯示出市場疲弱已是普遍現象。
- 5. 結構性變化與未來挑戰
2025年1月稅收的暴跌不僅是單月數據波動,還可能反映出市場結構性變化的端倪。在政策、經濟環境、與市場情緒的綜合作用下,房地產交易的低迷可能持續影響後續數月的稅收表現。
稅收數據暴跌顯示房市冷卻的深層次問題尚待解決。無論是政策調整還是市場自我修復,都需更多的時間和措施來回應房市低潮的挑戰。
2024年全年與2025年1月房地合一稅收對比
以下是六都房地合一稅的稅收表現,將2024年全年數據與2025年1月進行比較,可清楚看出稅收的急劇下降情況:
城市 | 2024年稅收 (億) | 2025年1月稅收 (億) |
---|---|---|
台中市 | 4.8 | 0.5 |
新北市 | 4.0 | 0.4 |
高雄市 | 3.0 | 0.3 |
台北市 | 2.3 | 0.2 |
桃園市 | 2.2 | 0.3 |
台南市 | 0.71 | 0.1 |
整體下滑趨勢
整體下滑趨勢
2025年1月,六都房地合一稅收全面大幅縮減,平均降幅超過85%,最高的台北市甚至接近91.3%。這種稅收下滑反映出市場交易量萎縮與價差縮小的雙重壓力。春節影響與政策疊加
春節假期導致交易窗口縮短,加上央行政策持續抑制炒房,雙重因素的影響下,交易活動幾乎陷入停滯,稅收自然表現不佳。台中、新北居前兩名
雖然2025年1月的稅收低迷,但台中與新北仍在稅收貢獻上居於前列,表明這些城市的市場交易基礎仍相對穩健,可能在未來回暖時率先恢復活力。
觀點建議
目前,房市呈現「量縮價微漲」的態勢,買賣雙方對價格的認知存在較大差距。對於打算進行房地產交易的民眾,建議儘早進行節稅規劃。包括保留房仲、地政士、規費、裝修等費用的單據,並依法申報,能夠節省不少稅款。
結論
未來,隨著新建案交屋潮的來臨,賣壓將進一步上升。若房市低迷情況持續,房價可能會進一步回調,房地合一稅的稅收可能繼續下降。2025年下半年,若房市仍處於低迷狀態,稅收可能將無法恢復到2024年的高峰。
房地合一稅的收取與房市的波動密切相關。2024年由於房市熱度高漲,稅收創歷史新高,但隨著市場回落,2025年1月稅收大幅下降。對於投資者和屋主而言,做好節稅規劃將有助於減少損失,而對於政府而言,應該關注房市冷卻帶來的影響,並適時調整政策以應對未來可能的挑戰。
相關連結
(圖片來源:中時新聞網-房產)
